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果化馬祖,宣騰一時

民國63年,司令官指示大量種植水果,地區軍民大張旗鼓,全力以赴,成為當時熱門的農業工作。 連江縣政府遵照辦理,先向台灣購買一萬株橘苗,後續又有木瓜、芒果、荔枝、龍眼、葡萄、柚子、鳳梨等果苗進口,希望能夠達到「果化馬祖」目標。 種植水果,需要各方面配合,例如氣候、土壤、位置、水源等等,缺一不可,馬祖先天不足、後天失調,不易生長水果,而司令官的指示,不能違背,即使問題多多,也要硬著頭皮做下去。 果苗由農業改良場購置後,立即分發相關單位,軍方部分最為積極,官兵依照分配區域種植,政府方面則以農改場和各鄉分場為主幹,並且鼓勵並指導農友參與。軍民的確很努力,多數果苗已經成活,但是不能保證生出水果,次年果樹所剩不多,效益不彰,司令官也無奈。 台灣稱為水果王國,許多水果經過改良,不但容易種植,而且品質優異。馬祖民間近年來引進經過改良的品種,嚐試種植,效果不錯。假如現在政府推動果化馬祖,相對比較容易。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吳依水
  • 時間起
    1974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