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基徵草蛉Mallada basalis (Walker) 防治茶葉蟎Oligonychus coffeae Nietner之效果評估

 

圖為刊載於臺灣茶業研究彙報21卷,由曾方明、陳坤龍與陳際松共同發表之「基徵草蛉Mallada basalis (Walker) 防治茶葉蟎Oligonychus coffeae Nietner之效果評估」研究論文。

於實驗室內大量飼養基徵草蛉幼蟲及成蟲,收集卵粒,待幼蟲剛孵化或即將孵化時釋放到茶園。

第一次試驗結果顯示每株茶樹平均釋放33.3隻草蛉幼蟲,每星期釋放一次,其防治效果比每株茶樹平均釋放18.9隻草蛉幼蟲為佳,前者在茶葉蟎的密度蟎卵合計在7.61隻(個)/葉時,釋放2次後對蟎及卵的防治率分別為85.2%及88.9%,釋放5次後就可將茶葉蟎的密度抑制在0.79隻(個)/葉以下,對蟎及卵的防治率分別為98%及96.9%,葉蟎密度和每株茶樹釋放草蛉卵數的比為1:8:8;而後者則要在釋放7次後才能將茶葉蟎的密度由7.35隻(個)/葉抑制到0.94隻(個)/葉,葉蟎密度和每株茶樹釋放草蛉卵數的比為1:4:7。

第二次試驗顯示每株茶樹平均釋放332.2個剛孵化或即將孵化的草蛉卵,在釋放6次後才能將茶葉蟎的密度由31.18隻(個)/葉抑制到4.07隻(個)/葉,對蟎及卵得防治率分別為87.9%及80.3%,葉蟎密度和每株茶樹釋放草蛉卵數的比為1:10.6。

由本研究結果顯示草蛉幼蟲會捕食茶葉蟎的卵及蟎,一次釋放的草蛉幼蟲越多,就越快達到防治的效果,葉蟎密度高時,釋放的草蛉幼蟲數及次數都要增加。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賴正南
  • 貢獻者
  • 資料來源
    臺灣茶業研究彙報21
  • 時間起
    2002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