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名稱由來
阿美族人稱樹豆為vata’an。相傳最早定居於此的族人放眼盡見vata’an,於是以其名稱呼此地。馬太鞍部落歷史悠久,荷據時期的文獻記為「vatan」,到了清代則有「嗎噠唵」、「馬大鞍」、「馬大安」等各種譯名,日治以後慣稱「馬太鞍」。馬太鞍濕地孕育許多水生植物,吸引鳥獸前來棲息,而馬太鞍部落世代在此漁耕,維持生態平衡,與自然和諧共處,至今仍是低度開發的野綠田疇。對於一般人,濕地沼澤聽起來就是蚊蚋叢生、泥濘不堪、不適人居之地,但馬太鞍溼地卻是馬太鞍部落族人生長俯仰的所在,他們深知此地擁有珍貴的資源,理解且疼惜大自然,藉此悠遊馬錫山山腳千百年,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發展出獨樹一幟的濕地文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