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日本民俗藝能保護制度下的日本人形淨琉璃與大溪神將

文章取自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出版之桃園文獻第8期「文化資產」:人形淨琉璃具有結合唱念、樂曲伴奏及人偶操演的技術,為日本所積極保護的文化財,又分為無形文化財及民俗藝能兩種類別來保護,其中,民俗藝能的人形淨琉璃與當地常民生活關係密切,只有在村落祭典前後才會演出,演出人員並不會以之為業。

日本地方性的人形淨琉璃之所以無法傳承技藝,係因表演者仍有其他職業或為學生,這一情況與大溪神將該如何落實文資保存及技藝傳承有關。神將是臺灣遶境中最普遍看到的陣頭,大溪每年農曆624日的普濟堂繞境,龐大的神將陣頭聞名全台。但在桃園市登陸的民俗文化資產中,「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慶典」登陸的理由為當地保有的社頭組織對該項文化資產傳承具有意義等,神將的特色或種類並未被列出,而神將被作為文資保存的也僅有「台北靈安社神將陣頭」,文化資產登錄的選項則是「傳統表演藝術–雜技」或是其他。

大溪神將的文化重要之處在於多是當地自主性的祭典團體所負責,而非職業性組織,這種年復一年的傳承表現的結構敢正是作為民俗文化資產下藝能呈現的典型模式,反映出了在地文化價值,以及在產生、成立、變遷過程及產生的地區所呈現的意義,大溪神將是否能夠獨立構成文化資產,是未來在推動文化資產保存工作下可供思考的一個方向。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林承緯
  • 創作者
    林承緯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9/09/30
  • ISBN
    2414-7729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