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刊載於臺灣茶業研究彙報19卷,由蔡永生、張如華與林建森共同發表之「台灣現在產製茶類主要化學成份含量之分析與判別」研究論文。
分析調查台灣現有產製十種 (項) 茶類其主要化學成份之含量,結果顯示,除綠茶與其它9種茶 (文山包種茶、龍泉茶、松柏長青茶、凍頂茶、高山茶、福鹿茶、蘭陽茶、鐵觀音及白毫烏龍茶) 之個別化學成份具有顯著水準之差異外,其餘9種茶彼此間個別成份差異並不顯著。
利用化學成份以多變量判別分析法來區辨五種不同發酵程度之茶類,包括綠茶、文山包種茶、半球形包種茶、鐵觀音及白毫烏龍茶等五種官能品質具有明顯差異之茶類,結果顯示可達93.3%之成功判別率,然而同樣以化學成份來區辨十種包含不同產區之茶類,則僅達83.33%的成功判別率,綠茶與鐵觀音及白毫烏龍茶具有較佳的判別成功率,但包種茶彼此間,不論條形或半球形,抑或不同產區間,判別成功率則有明顯誤差。
整體結果顯示,本省不同產區之包種茶雖然官能品質及售價有相當顯著之差異,但以本試驗所分析之化學成份含量之差異並不足以有效區辨出各茶類之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