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名間茶區耕作管理模式之研究Ⅰ.剪枝時期與採摘次數對茶園經營效益之影響

圖為刊載於臺灣茶業研究彙報19卷,由張清寬、施金柯與陳坤龍共同發表之「名間茶區耕作管理模式之研究Ⅰ.剪枝時期與採摘次數對茶園經營效益之影響」研究論文。

全年實施剪採區之茶樹容易造成萌芽密度增加、百芽重變輕且節間徑、節間長以及葉面積、葉厚等均受影響;連帶使春、秋、冬茶之茶菁收量減少及茶菁品質降低,製包種茶品質亦較差,雖然全年茶菁總收量可增加30%,但春、秋、冬三季之茶菁收量卻較全年剪採三次者減少30%,兩相比較,收入反不及剪採三次區,顯示全年剪三次之處理,不僅茶菁品質、茶芽發育及樹勢,生長力均較佳外,其有形之利益亦較高,應屬可行,值得推廣應用。

建議不宜過分強春茶之提早採收,否則在不確定的氣候條件下反而得不償失。其次,在降低生產成本部份,有關土壤肥培管理對宜鼓勵茶農使用市售有機肥或改以夏季種植豆科綠肥作物方式辦理。

就整體經營效益而言,全年剪採三次較全年剪採者雖可增加11%之收益,但在計算茶園經濟效益時仍無法達到獲利的目的。而提高競爭力的方法,主要為提高茶葉品質與降低生產成本及發展具有品牌的地方特色茶,為了達到上述目標,首先必須從茶園經營管理方面著手。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賴正南
  • 貢獻者
  • 資料來源
    臺灣茶業研究彙報19
  • 時間起
    2000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