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為鄉土教育扎根的尋寶人:大溪鎮福安國小退休校長廖明進訪談紀錄

文章取自於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出版之桃園文獻第7期「學校與教育」:廖明進,1934年出生,桃園大溪人。從小受到日本教育注重文學的薰陶,在中學時大量閱讀文學作品,養成對文學的興趣。民國43年從臺北師範學校畢業後,陸續在北台灣各校服務,由於會講閩南語的緣故,深受學生家長喜歡,也獲得晉升訓導主任的機會,他對教育的理念是盡量不予體罰,也因此較少與學生家長發生衝突。


廖明進在擔任校長後,開始推廣設立校刊,鼓勵學生進行文學創作。在復興鄉霞雲國小時,由於當時原住民學生程度普遍較差,他鼓勵學生在校刊中進行文學創作,而學生也開始使用文字將日常生活給記錄下來。在福安國小時,由於缺乏升學競爭力,他遂鼓勵校內優秀美術老師發揮所長,使該校的皮偶戲劇成為其特色。


對於教育界的感想,他認為早期的校長調任都須依靠關係;老師方面以前為包班制,一位老師教的科目包山包海,毫無專業性可言;且老師須兼任許多行政或非本職的工作,徒增負擔,現在則是分科專業,老師能夠專心教學,學生也能獲得專業的教育。


除了鼓勵學生寫作,他也常閱讀國語日報,這是他創作的靈感泉源,希望寫作能讓更多的兒童閱讀。除兒童文學外,他也將創作與鄉土關懷勾連一起,大溪雖然是桃園較早開發的鄉鎮,但文學創作並不多,因此他先是以他在大溪擔任校長時的所見所聞寫出《大溪風情》,後來又創作《阿惜姨》長篇小說,希望大溪能更為人所知,並了解自己的家鄉。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樊語婕
  • 創作者
    樊語婕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9/03/31
  • ISBN
    2414-7729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