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刊載於臺灣茶業研究彙報16卷,由張連發、賴滋漢與盛中德共同發表之「以紅外線萎凋茶菁製造包種茶之研究」研究論文。
茶菁萎凋是部份發酵茶製造過程必要的步驟,傳統上係以日光萎凋為主,有時以熱風萎凋替代。由於受制於天候及熱風萎凋裝置,往往製茶品質未臻理想,尤其在高山地區常有濃霧籠罩,日照時間較短,致使茶菁採收後萎凋困難,而直接影響茶葉品質與農民的收益。
本研究之目的是研製紅外線茶菁萎凋機,以青心烏龍及台茶十二號為材料,日光萎凋作為對照,探討不同萎凋處理對水分蒸散失情形、對多元酚氧化酶活性的影響以及紅外線萎凋溫度、時間對不同產期及包種茶葉品質的影響。
比較紅外線萎凋與日光萎凋的結果,顯示兩者皆使茶菁水分散失,同時促進茶菁中多元酚氧化酶活性的能力。紅外線萎凋溫度為35℃及時間10分鐘所製成的茶葉品質,經官能品評分析結果,與日光萎凋者比較均無顯著的差異,因而紅外線茶菁萎凋機在部份發酵茶製造上有其實用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