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刊載於臺灣茶業研究彙報15卷,由陳國任與謝邦昌共同發表之「集群分析法在製茶品質分類之應用」研究論文。
本試驗將69個茶樹品種以集群分析之最長距離法依其形狀、色澤、水色及香味品質,分為10群,各群之品質相異。
春茶方面,白毛猴系品種製茶品質較佳,群聚分佈於第一群及第二群,紅心烏龍、青心烏龍及青心大冇分佈於第二群,大葉烏龍及硬枝紅心春茶品質分佈於第四群,柑仔種及黃心柑仔種製茶品質群聚於同群分佈於第四群,而大葉烏龍及硬枝紅心、柑仔種及黃心柑仔種製茶品質在春茶方面品質相近,白心烏龍屬第四群,竹葉系之大葉竹葉、小葉竹葉在春茶方面品質有差異,屬於不同群聚。
夏茶方面,白毛猴系品種製茶品質較佳,群聚分佈於第一群,紅心鳥龍及青心大冇分佈於第二群,而青心烏龍與白毛猴系品種品質相近分布於第一群,大葉烏龍及硬枝紅心夏茶品質分佈於第五群,柑仔種及黃心柑仔種製茶品質群聚於同群分佈於第四群,白心烏龍屬第四群,竹葉系之大葉竹葉、小葉竹葉在夏茶方面品質相近。屬同一群。
秋茶方面,白毛猴系品種製茶品質較佳。群聚分佈於第一群及第二群,紅心烏龍及青心大冇分佈於第一群,而青心烏龍屬第二群,大葉烏龍及硬枝紅心春茶品質差異大,柑仔種及黃心柑仔種製茶品質群聚於同群分佈於第三群,白心烏龍屬第四群,竹葉系之大葉竹葉、小葉竹葉在秋茶方面品質有差異,屬於不同群聚;不論任何季節適製紅茶之阿薩姆等品種,製茶品質較差而屬第九及第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