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刊載於臺灣茶業研究彙報13卷,由陳國任發表之「東部茶區早春及晚冬時期茶樹芽葉生長模式與化學成分之研究」研究論文。
本研究探討東部地區栽培之新品種與地方品種,經濟價值最高的早春與晚冬茶的芽葉生長模式,以作為該地調節生產之所需。
不論早春或晚冬季節,台茶十七號萌芽期最早而青心烏龍最晚;晚冬季節東部茶區正值乾旱時期,青心烏龍種芽短,產量低,生長明顯地受到抑制。
青心烏龍種其線性迴歸生長曲線呈水平狀態,反應其生長速率極緩慢。各品種晚冬季節推算均方值較小,反應實測值接近生長模式方程式之推算值,準確性較高。
早春晚冬季節與春冬季比較,可溶分、兒茶素類及胺基酸含量較低,可溶性醣類含量較高;品種間兒茶素含量以台茶十七號較高,而台茶十二號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