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玉里「表忠碑」正面

此篇詮釋資料主要引用收錄於西元2010年3月出版的臺灣文獻季刊61卷1期的〈花蓮地區日治時期慰靈碑遺跡初探〉,由潘繼道先生研究撰寫。本文藉由遺跡田野踏查、相關史料文獻,從慰靈碑(紀念碑)的建立背景、內容及現況等,探討、研究日治時期花蓮地區的慰靈碑,並提出省思。根據潘繼道先生之研究,在面對「玉里社」(當地人稱為「玉里神社」)入口的右前方, 還保留一座以鋼筋水泥建造的「表忠碑」,其建立之目的乃為了紀念、 表彰因壓制強悍的布農族人、遭瘴癘之氣感染,及為開拓「八通關越」 (「八通關越嶺道路」)而殉職的日本警察。「表忠碑」連底座,原本超過一層樓高,乃慰靈與感謝的象徵物,據說在當時看到它的人,會自然而然地向其低頭致敬。從毛利之俊於昭和8年 (1933)所拍攝的照片,可以見到「表忠碑」正面朝東,碑體底下至少有五層鋼筋水泥所堆疊的石階座(平臺),最下面兩層還混合了 石頭。另外,從最底層走上第一層石階座,有四階的石階梯;第一層石階座有圓柱及砲彈型的石柱,並由鐵鍊串起來圍成一圈。 雖然毛利之俊書上,並未提及其完成的年代,但從石碑表彰的對象推斷,應該是追念大正4年(1915),因沒收「南蕃」布農族的槍械彈藥所引爆的「喀西帕南(カシバナ)事件」、「大分事件」等, 及大正8年(1919)「八通關越」開鑿後所出現的殉難日警;而慰靈碑建造的時間,最遲不會晚於昭和8年(1933),甚至可能是在昭和3年 (1928)10月國家神道「玉里社」建立之後出現的。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吳虹霈
  • 創作者
    潘繼道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10/03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