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未上色前的賀田村(吳全城)「開拓記念」碑

此篇詮釋資料主要引用收錄於西元2010年3月出版的臺灣文獻季刊61卷1期的〈花蓮地區日治時期慰靈碑遺跡初探〉,由潘繼道先生研究撰寫。本文藉由遺跡田野踏查、相關史料文獻,從慰靈碑(紀念碑)的建立背景、內容及現況等,探討、研究日治時期花蓮地區的慰靈碑,並提出省思。根據潘繼道先生之研究,這座石碑方向朝南,最底下為石頭與水泥堆砌的半圓椎體基座; 走上6個石階後,即是第一座圓形平臺,周遭圍繞著砲彈、圓柱形的石柱與鐵欄杆;接著有一小座的水泥平臺、再一層石頭與水泥堆砌的平臺基座;最上面則是大型的紀念碑。其碑文以漢字與片假名刻寫,提到賀田村(吳全城)開發的艱辛。日本企業家賀田金三郎於明治32年(1899)獲得總督府許可,預約開墾花蓮港至臺東之間的加禮宛、吳全城、馬里勿、大埔尾、 加路蘭原野,並招致日本國內移民(私營移民)開墾吳全城,以生產甘蔗等作物。以他為首的「賀田組」,多年來在吳全城從事拓殖事業,為了肯定他的付出,吳全城改稱為「賀田村」。明治43年(1910)10 月,賀田金三郎與荒井泰治等人合組「臺東拓殖合資會社」,繼承「賀田組」事業;大正3年(1914)7月,該社與「鹽水港製糖」合併。昭和15年(1940),「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在賀田村(吳全城)建立「開拓記念碑」,以紀念吳全、賀田金三郎以及「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先後開發吳全城的功績。不過,其主要肯定的,還是「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接手以來的拓殖、經營,及以之做為慰靈碑之用。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吳虹霈
  • 創作者
    潘繼道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10/03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