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能高越「殉職者之碑」側面

此篇詮釋資料主要引用收錄於西元2010年3月出版的臺灣文獻季刊61卷1期的〈花蓮地區日治時期慰靈碑遺跡初探〉,由潘繼道先生研究撰寫。本文藉由遺跡田野踏查、相關史料文獻,從慰靈碑(紀念碑)的建立背景、內容及現況等,探討、研究日治時期花蓮地區的慰靈碑,並提出省思。根據潘繼道先生之研究,「殉職者之碑」,高約100公分,寬約66公分,以片麻岩自然石打造。側面則寫著「七年一月道路開鑿作業隊建之」(「大正」二字遭 破壞)。大正3年(1914)8月,完成太魯閣族的討伐之後,為了加強對太魯閣族的統治,總督下令開發東臺灣山區的交通,並經常加以維修,使之暢通。這些道路主要由警備員、搜索隊及蕃人義務出役…等所修建。其建造的主要目的,在於實質控制山區各部落,並破壞太魯閣族據守天險的有利因素,以減少反抗的行動,並進而瓦解原部落的社會型態。興建工程從大正6年(1917)展開,並且從初音駐在所(吉安鄉干城村)及霧社(南投縣仁愛鄉)兩端同時進行,起迄乃初音到埔里。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吳虹霈
  • 創作者
    潘繼道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10/03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