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花岡山「表忠碑」背面現貌

此篇詮釋資料主要引用收錄於西元2010年3月出版的臺灣文獻季刊61卷1期的〈花蓮地區日治時期慰靈碑遺跡初探〉,由潘繼道先生研究撰寫。本文藉由遺跡田野踏查、相關史料文獻,從慰靈碑(紀念碑)的建立背景、內容及現況等,探討、研究日治時期花蓮地區的慰靈碑,並提出省思。根據潘繼道先生之研究,毛利之俊的《東台灣展望》在關於「表忠碑」的敘述中提到,這座表忠碑,是為了表彰為理蕃事業犧牲的日本警察而設立。石碑本身是一塊高約兩公尺的巨石,碑底鑲嵌數塊風景石裝飾。橋本白水的《東台灣》提到:「花蓮港初代廳長石橋亨,以花岡山值得作為公園預定地,但未設置任何設施,石橋即轉任南投廳。之後,該地土地乾燥,且混有大量砂礫,樹木難以生長,被認為是不適合做為自然公園,而放任不管。大正4年(1925)合歡作為御大典紀念樹被試種,不可思議地竟年年茂密地生長,而獲得意外的好結果。該地是花蓮港街唯一的風景勝地,因而提倡其適合作為公園預定地。在制度改正(大正9年(1920年))前,已在該地由體育協會設立野球(棒球)運動場,又建立了警察職員的忠魂碑…。」因此可以推測,表忠碑建立的時間應是在大正9年(1920)年前後。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吳虹霈
  • 創作者
    潘繼道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10/03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