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不同剪枝時期與採摘方法對中海拔茶區茶樹生長、製茶品質、經濟效益之影響

圖為刊載於臺灣茶業研究彙報11卷,由何信鳳、王兩全與林正十共同發表之「不同剪枝時期與採摘方法對中海拔茶區茶樹生長、製茶品質、經濟效益之影響」研究論文。

本試驗乃針對鹿谷鄉及魚池鄉中海拔手採茶區,茶農迫切希望提高春冬茶單位面積收量之企求,而採用不同時期剪枝與不同採摘方法進行田間試驗,藉以調節茶菁生產方式,觀察茶菁收量、茶芽性狀、製茶品質,增加茶園經營的經濟效應。

春茶採收後剪枝,全年實施手採區,在春、冬茶收量為最高,其與冬季剪枝、全年實施手採區 (慣行法) 之差異達1%顯著水準,而與冬季剪枝、春冬茶實施手採、夏秋茶剪採之差異達5%顯著水準,與春茶採收後剪枝、春冬茶實施手採,夏秋茶剪採區及冬季剪枝、全年實施剪採區之差異未達顯著水準。實施全年手採區之茶芽為重芽型 (疏芽),實施全年剪採區為密芽型 (密芽),且茶芽短,易對口及老化,年中製茶品質,以全年實施手採區為最優,茶梗也最少,全年實施剪採區最差,茶梗也最多。

每公頃全年茶菁純收益,以春茶採收後剪枝,全年實施手採區為最多,以收益而論,在春茶採收後剪枝,全年實施手採之方法,仍值得在鹿谷茶區採行。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賴正南
  • 貢獻者
  • 資料來源
    臺灣茶業研究彙報11
  • 時間起
    1992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