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南瑤宮媽祖潦溪:挖土機開路

      彰化市南瑤宮聖三媽、新三媽、老六媽笨港、新港會香活動,回鑾潦溪每三年一次,跨越濁水溪七公里長的河床,約三個多小時,都在深夜,路線大致固定,涉水過溪有風險。這條臨時道路,從濁水溪南岸的雲林縣莿桐鄉饒平村,一直延伸到北岸彰化縣溪州鄉菜公村,下水與上岸的地點歷次都一樣。

      早年晚間潦溪,信徒人手一支火把,以前沒有「集集攔河堰」,遇到大水,更見凶險。現在為了安全,儀式進行前一個月,南瑤宮的登記法人彰化市公所會到第四河川局報備,通知上游集集攔河堰停止放水,一個星期前就會攔水,讓下游河床乾涸。有許多沿岸居民、媽祖志工自願為「媽祖開路」,開挖土機、大、小山貓,載著柴油發電機、架上探照燈(約五百公尺一支大燈),沿較高的河床闢出一路「好走的路」,水不能太淺,也不能太深,大致水深及腰最剛好,水太淺,媽祖就「潦得不過癮」。通常下水處、中途及上岸都一定要有水深及腰的水窪,只有幾個路段要潦溪,主辦單位及志工也會從沙洲開闢一條平坦、好走的「陸路」。一年潦溪遇到大雨,臨時道路都被大水衝毀,調來數十部挖土機,信徒遇到深水處,就坐在挖土機的「挖斗」渡河,相當驚險。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陳偉斌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2
  • 媒體類型
    影片
  • 參考資料
    顏宏駿,〈南瑤宮三媽潦溪 開路有眉角:水太淺媽祖會潦得不過癮〉,《自由時報》,2018.3.29 顏宏駿,〈為媽祖開路的人!媽祖潦溪 這些無名英雄默默奉獻〉,《自由時報》,2018.3.31
  •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 (1895~1945)/戰後時期 (1945~)
  • 地點
    拍攝地點
    彰化縣溪州鄉濁水溪 (120.50899345927735, 23.802704239674817)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