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運輸業的巨擘—吳運豐先生訪談紀錄

文章取自於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出版之桃園文獻第5期「交通與建設」:吳運豐先生,中壢人,生於昭和6年,中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畢業,曾參與石門水庫的建設,曾任石門農田水利會會長、桃園客運董事長、中華民國公共汽車客運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等職。


吳運豐父親為吳鴻森,是著名醫生,因就醫賺了一些錢,遂應朋友的邀約投資桃園客運。吳運豐在桃園客運任職期間,提到在購買車輛上較喜愛日本車輛,原因是日本車輛性能佳,價格也比歐美車輛低廉。其後為達到桃園客運的經營現代化理念,桃園客運不斷引進新設備,例如綠能的電動巴士即是一例。


在經營上,吳運豐認為汽車業者最怕石油漲價,兩次的石油危機之所以未對經營造成打擊,是因石油公司在一定程度上配合業者的需求。他也提到如果漲價,會引起乘客反彈,不漲價又會影響經營,於是他對當時的交通部常務次長張家祝要求漲價,在交通部同意後,選擇於過年的前一天漲價,這樣一來,記者沒有太多時間對漲價議題做文章,民眾在過年前夕也無暇顧及漲價。另一個重要的是他認為偏遠路線的經營,搭乘的乘客多屬於經濟弱勢,若要漲價,營運虧損的問題會更明顯,要如何兼顧公司成本及增進公共利益下,讓民眾與業者互蒙其利,他認為這需要政府積極的補助營運偏遠路線的公司,這樣雙方才能持續提升服務水準與改善大眾交通的經營環境。最後他也認為桃園客運是對歷史與社會有使命感的企業,應秉持管理科學化、經營企業化、設備現代化、服務大眾化的理念來持續前進。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陳家豪
  • 創作者
    陳家豪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8/03/31
  • ISBN
    2414-7729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