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信任、團結、感恩的心:吳伯雄先生訪談紀錄

 文章取自於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出版之桃園文獻第4期「政治與族群」:吳伯雄,中壢區人,生於1939年。民國50年,在就讀成大企管系時加入國民黨。52年省議員選舉開始,因為有參選人需高中畢業的門檻,造成地方上許多耆老不符資格,於是他被推舉出來參選,也開啟從政之路。擔任桃園縣長期間,盡力做到政通人和,試圖彌平城鄉的差距。

                隨著公賣局傳出弊案,省長要他去公賣局進行整頓。他任上有兩大政策,一是改革銷售管道,以考核制度去進行汰除整頓,將以往半直營半配銷的陋習改革。此外,將公賣局多數市區廠房賣掉搬遷至郊區,將剩餘資金進行設備投資。卸任後,一度擔任新竹中小企業銀行當董事長,兩年後被蔣經國總統請去入閣,成為當時史上最年輕的內政部長。李登輝總統時,派其擔任臺北市長,在任上重新畫分各區的大小,使得各區較能均衡發展。


                蔣經國曾向他詢問臺獨的問題,他向之分析歷史成因與陳述斯時臺獨的勢力,蔣經國能客觀地審視這問題,並推動解嚴、解除報禁、開放集會遊行與大陸探親,是難能之處可貴。

                他也是228事件的受難者家屬,他認為大陸來台的軍隊並不熟悉台灣情況,在兵馬倥傯之時,只知以最快的方式來平定事件,因而造成許多悲劇,也很難去究責責任,事件可以放下,卻不能遺忘,也不能再繼續內耗下去。

                對於國民黨,他認為應抓住「國民黨是全民的黨」的主軸,找出共同的理想,才能發揮凝聚力。兩岸問題上,不失國格的交流比起單方面刺激大陸要來得好,國際社會是現實的,必須深思解決之道。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陳世芳、張佳琇
  • 創作者
    陳世芳、張佳琇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9/09/30
  • ISBN
    2414-7729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