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韓戰反共義士毛錫仁先生訪談紀錄

文章取自於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出版之桃園文獻第4期「政治與族群」:毛錫仁,湖南衡山人,1930出生,抗戰時家鄉被日軍佔領,逃到阿姨家避難,之後被堂叔帶去當兵,但是還未見到日本人就二戰結束。國共內戰後於民國38年投降解放軍。在韓戰爆發後被編入50軍,但在漢江遭遇美軍後幾乎被殲滅,因此進入俘虜營,他提到,美國人並不欺壓戰俘,並讓戰俘基本上自治,但戰俘仍常打架,主因是戰俘可分為親國民黨與親共產黨兩派。直到中美互換俘虜,美軍讓其自行選擇要回大陸還是前往臺灣,由於毛錫仁在戰俘營裡已擔任副中隊長,擔心回大陸後會被鬥爭,乃選擇前往臺灣。


來台灣後,他加入國民黨並重新參加國軍,我被分派前往馬祖做非作戰的心戰喊話或空飄傳單等工作。但蔣經國來視察時,未清楚狀況就說出要當地部隊小心「反共義士」是共諜,所在部隊絕大多數人都是「反共義士」,他與同身分的同僚只能生氣又無奈。這正反映出了在當時敵我意識之下,對於反共義士的不信任感,之後又派駐到大韓民國大使館,協助南韓情報局對北韓進行心戰四年。


毛錫仁的軍旅生涯共38年,以中校退伍,轉投入國防部福利總局又工作9年。福利總局退休後,又受民間聘請從事福利事業至民國87年退休。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高研希
  • 創作者
    高研希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9/09/30
  • ISBN
    2414-7729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