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過程:以浸泡好的山龍眼藤固定形狀
山龍眼藤也就是瓜馥木的俗名,莖皮強韌,供製作麻繩及造紙使用,台灣海拔300-1000公尺常見,溪谷、山谷及南投埔里、日月潭常見。像邵族人做魚筌時,就會將山龍眼藤先浸泡,等它發出臭味,具有防腐效果(因為臭味使得昆蟲不會前來蛀食)、軟化後,才凹折他們,成為圓形,再曬乾,成為製作魚筌時固定形狀的部位。通常處理過的山龍眼藤會是全魚筌最堅固、也最不會壞的部分,因此是否有耐心及技巧處理山龍眼藤,也會是此工藝品的關鍵之一。
製作過程:以浸泡好的山龍眼藤固定形狀
山龍眼藤也就是瓜馥木的俗名,莖皮強韌,供製作麻繩及造紙使用,台灣海拔300-1000公尺常見,溪谷、山谷及南投埔里、日月潭常見。像邵族人做魚筌時,就會將山龍眼藤先浸泡,等它發出臭味,具有防腐效果(因為臭味使得昆蟲不會前來蛀食)、軟化後,才凹折他們,成為圓形,再曬乾,成為製作魚筌時固定形狀的部位。通常處理過的山龍眼藤會是全魚筌最堅固、也最不會壞的部分,因此是否有耐心及技巧處理山龍眼藤,也會是此工藝品的關鍵之一。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