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刊載於臺灣茶業研究彙報9卷,由蔡永生、區少梅與張如華共同發表之「不同品種包種茶官能品質與化學組成之特徵與判別分析」研究論文。
分析本省適製包種茶主要三大品種青心烏龍、青心大冇與台茶12號之官能品質與化學組成特徵,探討以化學或官能的分析結果判別不同品種茶樹所製包種茶之可行性。
結果顯示,品種與包種茶間化學成分有25個成份含量達顯著水準差異,以主成份分析法可將之縮減為五個主要主成份,胺基酸及全氮有關者為第一主成份,酯型兒茶素及咖啡因有關者為第二主成份,游離型兒茶素及灰分有關者為第三主成份,可溶份、糖類有關者為第四主成份,甲硫胺酸及丙胺酸等有關者為第五主成份,解釋總變異程度達79.9%。其中第一、三主成份與包種茶品質呈正向貢獻之成份,第二主成份與包種茶品質呈負向貢獻,以化學成份判別不同品種包種茶有近九成的判別成功率。青心烏龍化學組成特徵為極低第二主成份與極高第三主成份含量,青心大冇特徵為極高第二與極低第一主成份含量,台茶12號則第一、五主成份特高。而官能特徵之分析,青心烏龍呈較強甘味及醇厚感而苦、澀及菁味較弱,青心大冇則具強烈苦、澀及菁味傾向,台茶12號官能特徵則具較強風味特性與澀味。以官能分析法判別品種有八成的判別成功率,遠較以化學分析判別成功率為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