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射魚_獲得魚叉的獵人

射魚_獲得魚叉的獵人

黃牧師出生於烏來,從小學習河邊的傳統活動。他說,烏來在泰雅族遷徙的過程中就被設定為叫做「苦花魚的故鄉」。「如果有人要去烏來,就會說『我要去phimuq tapung (泰雅族語)』,就是『舌頭去舔青苔』的故鄉。非常文學的說法。代表魚類很多。」成長過程中,如果想拿到魚叉一定要受到族人或父親的肯定,像是當初他爸爸就請他一定要獵捕到「有紅色鰭的苦花魚」,也就是「魚中之王」才算通過考驗。他花好多時間追魚,每天在水中把手和腳都泡白了,終於在一個瀑布下發現這樣的魚,才興高采烈的回去展示給爸爸看,最終拿到屬於自己的魚叉。其他同輩人,即使不用抓到「魚中之王」,但抓魚的量一定要達到族人和父親的標準,才夠資格拿魚叉。

資料參考:鄭光博。2010。〈大嵙崁溪流域泰雅族 Lmuhuw 文本分析〉。《2010全國原住民族研究優選論文集》台北:行政院原民會,頁1-6-1-1-6-30。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行人股份有限公司
  • 創作者
    廖芷瑩
  • 時間資訊
    入庫日期
    2019/10/21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