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茶葉防齲的社會學初探

圖為刊載於臺灣茶業研究彙報8卷,由曹成、劉青海、傅學志、劉志中與蔣湧濤共同發表之「茶葉防齲的社會學初探」研究論文。

齲病是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人類重點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且70年代以來,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蔗糖消費增加,口腔保健水平低,兒童齲患率不斷的上升。攝氟防齲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防齲措施之一,且茶葉富含氟化物,而氟離子又是最適於抗齲的物質,此外,氟化物還是一種酶的抑制劑,它使粘附在牙菌斑上的細菌對葡萄糖的攝取和糖酵解過程被抑制,從而減少細菌在牙菌斑中和唾液中的生長與生存。日本大西正男於1981年(民國70年)對新瀉縣守門村298名小學生令其每日飯後飲茶一杯,250天後與對照組比較,齲患率減少50%;北京口腔醫院從1979-1980年(民國68-69年),在幼兒中進行實驗,結果飲茶組兒童齲齒抑制率為10%,這都說明了茶中的多酚類物質對病原菌的生長、發育起抑制和殺滅作用。

飲茶是大部分人民的生活習慣,利用這一傳統,根據不同飲茶習慣研製不同品種的健齒防齲茶,使之成為一項初級的口腔保健措施;茶葉防齲是一項科學性極強的公共衛生措施,每一種茶葉有不同的防齲療效,必須經過嚴謹的測試才能作為防齲用茶;茶葉防齲的研究及應用牽涉到茶葉、口腔醫學、商業、食品、教育等多學科,協調一致、聯合開發是十分重要的先決條件。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賴正南
  • 貢獻者
  • 資料來源
    臺灣茶業研究彙報8
  • 時間起
    1989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