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刊載於臺灣茶業研究彙報8卷,由陳盈孔與張清寬共同發表之「東部茶區手採茶園改行機採技術研究 (1985-1988)」研究論文。
東部地區茶區面積逐漸增加,但缺乏新技術應用,所以針對茶區耕作中費時最多之採摘作業進行機械剪採之試驗與示範工作,以期了解東部地區在不同品種與氣候條件下實施機採之可行性,以供茶農耕作管理之參考。
自1985年(民國74年)7月1日起至1988年(民國77年)6月30日在台東縣美濃茶區:青心烏龍,台東縣鹿野茶區:臺茶8號,花蓮縣舞鶴茶區:臺茶12號以雙人往復式摘採、單人往復式摘採、鋏剪及人工手採(為對照組)四種,並在採摘前分別調查各處理茶芽變化、茶菁品級,並取樣0.6公斤製造,以供製茶品質鑑定比較。此試驗發現雙人式採茶機械工作效率較人工高出50倍之多,但是實施機採後,茶芽發生短小,萌芽密度增加,百芽重減輕,且茶樹生長勢減弱,製茶成品外型鬆散,水色及滋味淡薄,也顯示茶菁品級以人工手採最好。
若要降低成本又要採出良好品質就要配合東部茶區之氣候環境,加強茶園經營管理、了解品種特性,維護樹勢,適時以正確方法推行機採與剪枝工作,讓茶園全面機械化,增進農民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