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刊載於臺灣茶業研究彙報7卷,由區少梅、蔡永生與張如華共同發表之「包種茶酚類化物分析方法之比較與評估」研究論文。
茶之酚類化物為茶葉化學組成分中含量最多的可溶性成分,約占乾物重30%,占可溶性成分60%,為構成茶葉湯滋味與水色之主要物。其定量分析方法繁多,本研究以四種常用之化學分析方法:Vanillin-HCL、K-Ti oxalate、Ferrous tartrate及Folin-Ciocalteu等方法進行包種茶酚類化物分析之比較與評估。
結果顯示各種分析法各有優缺點。K-Ti oxalate、Ferrous tartrate對部分成分特異性高,但靈敏度與再現性較差。Folin-Ciocalteu法不具特異性,但靈敏度最佳。Vanillin-HCL則最不穩定。以高效能液相層析儀做比較,Ferrous tartrate相關性最佳,而Vanillin-HCL法最低。
四種分析方法對各標準品均顯示良好線性關係,在0-0.8的吸光值範圍均符合Beer’s 法則之規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