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鹿子木小五郎的《臺東廳管內視察復命書》中記載著明治41年(1908)他來到東部視察時,吳全城(賀田組)農場寂寞蕭條的景象令他深刻印象:
一戶日本移民農民後園,設置3、4尺見方的壇臺,上面插著白紙旗桿,宛如墳墓,我見狀怪而問之,原來是祭祀「稻荷神祉」…。
賀田稻荷神社在戰後被居民在原本的基壇上改為「福德祠」,1960年代左右,花蓮糖廠志學原料區將稻荷神社後方的土地賣給了當地居民,但因為沒有出入口的關係,還因此與花蓮糖廠有些土地上的爭議,後來經過幾次的訴訟,最後才將房舍前方的土地賣給了神社後方的地主做為房舍進出通道使用。目前現址已無保留任何殘跡,不過在老一輩的記憶中,還對這福德祠有印象。
目前賀田稻荷神社參拜道被闢為一條私人小巷,已無保存任何有關神社相關的遺構。而花蓮糖廠志學原料區木造辦公廠房舊址,約在民國84年(1995)國立東華大學剛創校之際,遭受到風災影響,毀於該次風災,如今則成為臨時停車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