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奇密祠

奇密祠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奇美就稱「kiwit」,在日本時代稱「奇密社」, Kiwit是一種蔓生的野草名稱,也就是一種叫「海金沙」的植物,現在也有人稱「奇美草」。日本時代音譯為「奇密」。戰後,再改稱奇美至今,奇美部落為阿美族的古部落─崇爻九社之一,當時被稱為「機密社」,在清代的歷史上已有紀錄。
奇美最早的舊部落在瑞港公路奇美公墓至奇美國小之間,因為飲水不便,日本時代才遷到下方比較接近秀姑巒溪的低位河階上。奇密祠位於今日奇美國小後山的舊部落,由現今部落(花64縣道)旁,立有一座木造鳥居,沿著步道往舊部落前進,可抵達奇美國小,再往前可抵達舊部落遺址,現在則成為一片牧草園,在牧草園旁有一片的柚子園,這就是奇密祠的舊址。
有關奇密祠的相關資料相當有限,不過在昭和8年(1933)毛利之俊之《東臺灣展望》一書中即紀錄了奇密祠的照片,可見這座神社應該建立得相當早。戰後神社就此荒廢,當地孩童來此工作,還會在土裡挖到日本錢幣。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撰寫者
黃家榮
創作者
黃家榮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15/01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