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三笠社

位於今日三民國小旁花65縣道口東側一帶曾建有一座神社,根據民國96年(2007)本人田調記載,當時住在立山或崙山的原住民還得下山來此參拜。在日治時期,隨著製腦業興盛之因素,這個小鎮也有許多的日本腦丁及製腦業相關的日本相關事務員進駐在這,當時地方上的旅館、旗亭林立,甚至還設有提供日本學子就讀的小學校。三笠舊稱迪佳,日本時代因位於三民里西南側的太平溪谷口有一座山形似日本古都奈良之三笠山,大正6年(1917)由當時總督府總務長官下村氏命名為三笠,戰後在改稱三民。目前在花65縣道北側橫跨秀姑巒溪支流的一座公陸橋還可見使用舊稱之三笠橋。
而三笠神社就位於三笠橋旁一帶,曾設有一座神明鳥居、石燈籠及本殿一座,戰後隨著省道臺九線的拓寬,神社建築遭到拆除,後又因一些土地政策,神社區域之土地也由地方居民所購買,目前已改為民宅一處,已不見昔日神社風華。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黃家榮
  • 創作者
    黃家榮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15/01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