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綠島鄉公路完成紀念碑

民國41年(1952),新生訓導處設立之後,即利用新生(政治犯)的勞動教育,延續日治時代所修的道路,逐步展開環島公路的修路工程。民國55年(1966),臺灣省主席黃杰,到綠島鄉巡視,決定撥款補助,臺東縣政府也派人協助橋梁建造工程。從大湖尾湖段到觀音臺地的草山埔,全長4公里的路段坡度都超過35度,是環島公路最艱鉅的一段。民國63年(1974)年7月,綠島地區指揮部派感訓大隊的大隊長杜建率領官兵、受刑人投入修路工程,費時一年二個月才打通全縣道路。民國64年(1975)9月,全長22公里的環島公路終告全線通車。流麻溝至觀音洞間是公路開拓的重要里程碑,由流麻溝上山進入全島最大農業區的草山埔,便利了往來耕種的農民,以及各聚落與信仰中心的觀音洞連結。民國57年(1968)此路段完工後,綠島鄉公所特在此設立紀念碑。此篇詮釋資料主要來源為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出版之《日出臺東-南迴綠島文化景觀》一書,此書出版於2010年,主編為趙川明、林韻梅、林榮登,期能透過深入描寫各地點,呈現南迴、綠島獨特之歷史文化、宗教、自然地景、生態、族群等資料。南迴地區囊括知本溪以南、塔瓦溪以北、西抵中央山脈、東到太平洋的地區;綠島書寫則涵括全島。南迴綠島地區擁有豐富且獨特的文化底蘊,相關之人物、歷史事件、自然地貌、宗教信仰,皆透過不同篇章,一一傳達予讀者。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圖檔亦請勿任意切割使用與散佈。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日出台東:南迴.綠島文化景觀
  • 撰寫者
    彭于容
  • 創作者
    趙川明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0/12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