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新生訓導處

新生訓導處的編制共有三個大分隊,分成十二個中隊,隊數常有增減,最初僅有七個中隊,以及一個女生分隊。隨著遣送綠島的政治犯增加擴編,而逐漸增設,民國41年(1952)底,南日島戰役的戰虜送來綠島,才成立了第九、十、十一中隊,而最遲在民國48年(1959)新生營就不再有戰俘。
感訓初期,半天上政治課,半天勞動作業,工作忙碌時則不用上課。最初半年,幾乎都在做工,建造克難房、倉庫、豬舍、水壩、運動場、開路、墾地等。建築所需的石頭,都是「新生」到海邊、山邊把大岩塊打碎,再搬回營區。此篇詮釋資料主要參考《日出臺東-南迴綠島文化景觀》一書。此書由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於2010年出版,主編為趙川明、林韻梅、林榮登。此書以地點為軸,分述各地族群、宗教、產業、自然地景與文化。南迴綠島族群多元,包括排灣、阿美、魯凱、閩南、客家、外省族群,透過不同的篇章與地點,本書一一詳述此多元且豐富之景況,並且透過蒐集大量照片、文獻考證,呈現各地獨特之文化底蘊、產業特色、宗教信仰等特色。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圖檔亦請勿任意切割使用與散佈。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日出台東:南迴.綠島文化景觀
  • 撰寫者
    彭于容
  • 創作者
    趙川明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0/12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