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新化

新化村不靠海,全境皆山,東臨大武鄉,西接屏東縣春日鄉,南與安朔村為鄰,海拔約500公尺,為東部排灣位置最高的部落。明治39年(1906),日人在此設立姑子崙警察官吏派出所,管轄周圍各社。姑子崙社是新化村內最古老的部落,在姑子崙溪上游,為清光緒元年(1875)修的「射寮—卑南道」的中途站。六禮灣原為姑子崙社附屬小社,大正6年(1917),日人設置六禮灣警察官吏駐在所,管轄附近五社。大正7年(1918),駐在所改稱Chukakulai駐在所。大正13年(1924),日本政府在駐在所南方設置共同牧場,指導駐在所管轄內社民69人經營牧場。民國35年(1946),達仁鄉成立,原駐在所管轄地區設村,擬其之閩南音稱為紹家村。日治時期新化地區就有人移入定居,民國39年(1950)新化設村。民國43年(1954)紹家村併入新化村。此篇詮釋資料主要參考《日出臺東-南迴綠島文化景觀》一書。此書由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於2010年出版,主編為趙川明、林韻梅、林榮登。全書分為兩部分,前半部為南迴篇,後半部為綠島篇。南迴篇囊括的行政區包括太麻里、大武、金峰、達仁四鄉,綠島書寫範圍囊括全島。本書透過不同篇章,一一呈現該南迴綠島地區豐富且獨特的文化底蘊,包括在地相關之人物、歷史事件、自然地貌、宗教信仰等,期讓讀者了解南迴綠島地區之珍貴與獨特性,連結、再現土地與人民的歷史記憶,並透過本計畫之數位化效果,提供民眾收存取用,以達全民共創的目的,最後落實臺灣文化DNA之推廣與使用。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圖檔亦請勿任意切割使用與散佈。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日出台東:南迴.綠島文化景觀
  • 撰寫者
    林立欣
  • 創作者
    趙川明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0/12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