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南興

南興村南接達仁鄉安朔村,北鄰尚武村,背山面海,腹地狹窄,為大武鄉面積最小、分布最南之村落。村落住民包含原住民、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是一個多族群共居的村落。此地的排灣舊稱為Rutjagas,意思是「有很多芎漿樹(九芎樹)生長的地方」,村里居民主體成員為排灣族。最初遷移到此地的族群為排灣族人,於昭和12年(1937)從加奈美(富山)遷移至此。大約在1940年代有一群具有阿美族血統的漁民,從旭海移民到南興。日治時代末期,有許多平地人從西部遷來發展。光復後,外省人隨中華民國政府來臺,被派到南興一帶,擔任海防工作,後來多與當地原住民婦女結婚並定居。南興不僅族群多元,宗教上也是多元共存,包括以排灣族為主要教友的南興基督教長老教會與天主教會,以及阿美族人、漢人建立的七娘宮、北隆宮。此篇詮釋資料主要來源為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出版之《日出臺東-南迴綠島文化景觀》一書,此書出版於2010年,主編為趙川明、林韻梅、林榮登,期能透過深入描寫各地點,呈現南迴、綠島獨特之歷史文化、宗教、自然地景、生態、族群等資料。南迴地區囊括知本溪以南、塔瓦溪以北、西抵中央山脈、東到太平洋的地區;綠島書寫則涵括全島。南迴綠島地區擁有豐富且獨特的文化底蘊,相關之人物、歷史事件、自然地貌、宗教信仰,皆透過不同篇章,一一傳達予讀者。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圖檔亦請勿任意切割使用與散佈。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日出台東:南迴.綠島文化景觀
  • 撰寫者
    林立欣
  • 創作者
    趙川明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0/12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