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坂國小

日治大正年間,日本人為方便管理,要求大竹高溪中上游的原住民移居到下游溪口平原,並於大正9年(1920)2月26日在大溪設立「大溪乙種蕃童教育所」,但因當地排灣住民不願搬遷,學童上學非常不便。昭和3年(1928)教育所遷移至今臺?(土反)國小現址,而後停辦約兩年的時間,再改名為「大板鹿教育所」。昭和18年(1943)4月,因應日人在臺實施的國民義務教育的政策,改為六年制的教育所,當時學生有67人。戰後,學校改制為「臺?(土反)國民學校」,民國57年(1968) 因國民教育延長為九年而改稱為「臺?(土反)國民小學」直到今日,學校學生來自臺?(土反)及拉里巴兩個部落,皆為排灣族人。此篇詮釋資料主要呈現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出版於2010年之《日出臺東-南迴綠島文化景觀》一書,主要呈現南迴、綠島各地之文化景觀。《日出臺東-南迴綠島文化景觀》由趙川明、林韻梅、林榮登主編,全書分為兩部分,前半部為南迴篇,後半部為綠島篇。南迴篇囊括的行政區包括太麻里、大武、金峰、達仁四鄉,綠島書寫範圍囊括全島。 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圖檔亦請勿任意切割使用與散佈。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日出台東:南迴.綠島文化景觀
  • 撰寫者
    林立欣
  • 創作者
    趙川明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0/12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