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手採茶園改行機採試驗與推廣

圖為刊載於臺灣茶業研究彙報5卷,由黃謄鋒、李清柳與張允恭共同發表之「手採茶園改行機採試驗與推廣」研究論文。

原為手採之青心烏龍及武夷種茶樹,經依茶樹生長情形,配合機採所需條件剪枝整型後,試驗結果顯示,此兩品種皆可實施機採。

第一年實施機採之各試驗區春茶產量皆較手採區少,此乃因為配合機採而作較深剪枝及整型之故。至第二年後,各試區青心烏龍茶全年收量機採皆比手採平均高18%,武夷則達52.8%。

機採茶菁之製茶品質青心烏龍種平均雖低於手採者,但評分差值不大,而武夷則有時機採者較比手採者尤佳之結果。機棌之茶芽密度有愈採愈小趨勢,因此至一定時限度須行剪枝或改變採摘方法,以恢復茶菁正常生長,以保持製茶品質。由於本試驗結果配合觀摩講習會之舉辦,至1985年(民國七十四年)七月止,南投名間茶區茶園已有99%以上,南投竹山茶區65%,宜蘭冬山66%改行機採。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賴正南
  • 貢獻者
  • 資料來源
    臺灣茶業研究彙報5
  • 時間起
    1986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