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荖漏公學校社設立於明治38年(1905),為日治時代東海岸地區第一所專供原住民子弟就讀的學校。大正6年(1917)改稱麻荖漏蕃人公學校,大正11年(1922)更名為新港公學校,昭和6年(1931)改為六年制,10年後又改名為新港湊國民學校。校門右側有三株九十歲以上的黑松,是日治時代所種。
民國35年(1946)新港湊國民學校與新港國民學校合併,改為三民國民學校,民國57年(1968)實施九年國教,再改稱為三民國民小學。
該校土地本為顏家私人產業,顏傳福校長獻地設校,民國70年(1981)才正式登記為縣有。顏傳福自臺東國語傳習所畢業,即派來剛成立的麻荖漏公學校,國民政府來臺後擔任首任校長。因三民國校不斷增班,顏傳福乃捐錢捐地,對學校發展及地方教育貢獻良多。民國43年(1954)病逝於任內,同年地方人士感念其教育家的人格與襟懷,在三民國小立碑紀念。
本文字摘錄自2009年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出版之《日出臺東-東海岸文化景觀》,主編為趙川明、林韻梅。透過實地勘查與座談,凝聚共識,呈現東海岸文化地景以及人民與土地歷史的連結,突出在地珍貴特性。本書考證詳實,因此取用推廣時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