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刊載於臺灣茶業研究彙報4卷,由吳振鐸發表之「臺灣茶葉的分類」研究論文。
作者在其著作「茶葉的分類」(1982) 中曾說過;茶葉分類,見仁見智,惟宜以製造方法為基礎。由於自然環境條件的不同,與茶樹品種芽葉中含有理化性質的差異,再經採摘及製茶的方法,隨著技藝與智慧的累積而演變,因此各地,各時期所製的各種茶,有各種不同的形質。
理想的分類方法,必須表明茶菁原料的質地,製法的系統性,製造時葉中主要成分變化的系統性,以及外觀及湯質內容品質的系統性。分類力求整體化,應包括所有的基本不同茶類,但不必考慮日新月異的各種商標茶。分類更需科學化與通俗化,以易鑑別與檢索。
作者將各國生產的茶葉,歸納為5綱、12目、31群、66型。
本文將臺灣所生產的各種茶葉,以製造程序為經,製造過程中酵素氧化程度的發酵作用為緯,列一簡表,以便茶友們的參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