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源遺址(Asiroay)位於北溪左岸的河階,臺23號省道北側果園內,阿美族人稱為「麻柔若」。遺址內有為數眾多的巨石器,屬麒麟文化。
民國42年(1953)石璋如教授、宋文薰教授首度在此調查,發現很多暴露在地表的巨石,民國52年(1963)宋文薰教授曾製作考古發掘,主要遺物分別屬於新石器時代的麒麟文化與卑南文化。由於建築和農耕的關係,許多已被破壞,很多屬於麒麟文化的各類單石,被村民搬拾回家,其中有部分存放在泰源社區活動中心。
遺址現地仍可見一些麒麟文化類型的單石,其中以樹立於橘子園內一對酷似人像的單石最著名。早年附近部落的阿美族人在天旱時會到此舉行祈雨儀式。
本文字摘錄自2009年由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出版之《日出臺東-東海岸文化景觀》,主編為趙川明、林韻梅,描寫東海岸文化景觀、族群與信仰。東海岸的族群豐富,計有阿美族、西拉雅族、噶瑪蘭族、布農族、閩南人、客家人與外省人等族群。宗教現況包括傳統漢人信仰、基督教與天主教。全書考證詳實,因此,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使用時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