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仙橋前身為可通牛車的鐵索吊橋,建於昭和4年(1929),為泰源盆地對外唯一交通要道。國民政府來臺後因年久失修,加上多次颱風肆虐,終不堪行。泰源村民利用省主席吳國楨巡視之際攔路請願,終獲同意修建。臺灣省公路局於民國41年(1952)11月9日動工,民國42年(1953)10月25日完工通車,橋約30公尺,寬4公尺長,僅能單向通行。
民國86年(1997)新建登仙橋完工後,原登仙橋保留為景觀橋,管理單位以油漆粉刷橋兩側護欄時將橋名及建造年代覆蓋。因為是民國42年(1953)至民國86(1997)年間泰源盆地對外唯一通道,具有保存價值,於民國92年(2003)登錄為臺東縣歷史建築。
上述文字摘錄自2009年由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出版之《日出臺東-東海岸文化景觀》,由趙川明、林韻梅主編,意在透過與地方文史工作者的座談與實地探勘,凝聚共識,以東海岸地文化地景為全書主軸,勾勒出與東海岸相關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以及景觀資訊。全書考證詳實,因此,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