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46年(1957)秋,小馬興建天主堂,以木料、瓦片、空心磚為建材。建堂時教友都參與工程,義務整地,建教堂用的砂石亦由教友由海邊以牛車搬運至工地。民國50年(1961),池作基神父負責東河地區宣教工作,民國56年(1967)小馬天主堂成立儲蓄互助社。同年,天主教白冷教會向臺東縣政府購買小馬公有地,作興建教堂之用;民國57年(1968),因小馬地區教徒日增,池神父開始籌建教堂,營建經費由國外募款,部分由教友變賣稻穀合力興建。
小馬新建聖堂命名為聖尼各老堂,由傅義修士設計,最特殊的是使用類似扶壁的結構,外牆使用自然石板材,不規則的線條宛如真石砌成。椎狀屋頂,採光天窗將自然光大量引進聖臺有如聖神降臨。小馬天主堂被學界視為臺東建築經典之作,民國92年(2003)列為臺東縣歷史建築;白冷會墓園則有紀守常、池作基、周維道、郝道永、滿海德等神父在此安息。
上述文字摘錄自2009年由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出版之《日出臺東-東海岸文化景觀》,由趙川明、林韻梅主編,意在透過與地方文史工作者的座談與實地探勘,凝聚共識,以東海岸地文化地景為全書主軸,勾勒出與東海岸相關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以及景觀資訊。全書考證詳實,因此,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