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信義國小

都歷社被日本人認為是日治初期以來最頑強的部落,因此決定以教育的方式加以柔化。大正元年(1912),強迫都歷、八嗡嗡、加只來等社民,在都歷派出所南側修築教室,稱為「麻荖漏公學校都歷派遣教室」,強迫族人入學,只收男生。
依據曾任信義國小校長王竹先生的夫人王陳淑媛回憶,剛到都歷時,就看到部落居民愛種樹,海邊種大葉欖仁,大夥在樹下休息閒聊或修補漁網;校長宿舍周圍樹木以麵包樹最多,還有多棵毛柿;操場西南角有相當高的瓊崖海棠,應是日本人來之前就有,已在民國84年(1995)被列管為臺東縣的珍貴老樹。
隔著司令台,在與毛柿相對稱的位置上有一座鐘塔,為信義國小蔣新開老師用退休金所捐建,藉響亮鐘聲提醒部落孩子準時上學。蔣新開老師為阿美族人,世居成功鎮三民里,臺南師範畢業後即到都歷公學校任教直至退休。
本文字摘錄自2009年由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出版之《日出臺東-東海岸文化景觀》,主編為趙川明、林韻梅,描寫東海岸文化景觀、族群與信仰。東海岸的族群豐富,計有阿美族、西拉雅族、噶瑪蘭族、布農族、閩南人、客家人與外省人等族群。宗教現況包括傳統漢人信仰、基督教與天主教。全書考證詳實,因此,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使用時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日出臺東:東海岸文化景觀
  • 撰寫者
    張簡新卉
  • 創作者
    趙川明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9/12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