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東海岸最早設立的燈臺,為大正4年(1915)臺灣總督府為維護東部海域船舶航行安全而設,矗立岩塊頂端,可拾287石階而上。三仙台燈臺塔身為八角形白色鋼筋混凝土方柱,塔高7公尺,燈高61.5公尺,公稱光程為9浬。大正11年(1922)、民國53年(1964)曾兩度修改,使用五等電石器閃光燈;民國88年(1999)改設太陽能充電蓄電池,並使用白熾電燈泡發光,燈質不變。三仙台燈臺距離國際航道只有7海浬,曾是國際航道上不可或缺的導引指標,戰後由財政部關稅總局海務處接管,並改稱三仙台燈杆。
本文字摘錄自2009年由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出版之《日出臺東-東海岸文化景觀》,主編為趙川明、林韻梅,描寫東海岸文化景觀、族群與信仰。東海岸的族群豐富,計有阿美族、西拉雅族、噶瑪蘭族、布農族、閩南人、客家人與外省人等族群。宗教現況包括傳統漢人信仰、基督教與天主教。全書考證詳實,因此,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使用時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