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白守蓮岩棺

白守蓮岩棺在部落西邊高台部落附近被發現,當地地形為一個相當大的海階緩坡。大正3年(1914)日本學者佐山融吉報導這裡發現岩棺,從此在學界頗負盛名,成為東海岸最早被報導的巨石文化遺址。之後,鳥居龍藏和鹿野忠雄都曾報導這兩座位於阿美族水田中的岩棺。民國38年(1949)劉茂源前來調查,發現屬於麒麟文化的岩棺。
三座岩棺中,佐山融吉所報導的岩棺位於三仙溪中游南岸水田中,一個有突出一個有突帶;新發現的一座則是在自來水廠東北邊小山頭,直接就地雕在一塊火山集塊岩。保存最完整的岩棺於民國75年(1986)被移至今臺東縣文化暨觀光處廣場陳列。民國97年(2008)文建會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將其列為重要古物。
其餘兩座岩棺,有突帶的岩棺上口處有一大塊破損,據說是鄰近阿美族人敲下帶走,作為乾旱時乞雨季用,目前被整修並安置在史前文化公園;而剩餘一座岩棺則為鄰近部落乾旱時為舉行乞雨季敲打而嚴重碰損,民國96年(2007)8月成功鎮頭目組織頭目就曾在此就地舉行乞雨季。
本文字摘錄自2009年由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出版之《日出臺東-東海岸文化景觀》,主編為趙川明、林韻梅,描寫東海岸文化景觀、族群與信仰。東海岸的族群豐富,計有阿美族、西拉雅族、噶瑪蘭族、布農族、閩南人、客家人與外省人等族群。宗教現況包括傳統漢人信仰、基督教與天主教。全書考證詳實,因此,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日出臺東:東海岸文化景觀
  • 撰寫者
    張簡新卉
  • 創作者
    趙川明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9/12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