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廣澳是東部海岸對外貿易接觸最早的一座港口,而客家人溫泰坤於日治初期在此興建「廣恆發」商號,則為東海岸第一家商鋪。
「廣恆發」商號立面為巴洛克式三拱牌樓,水泥建成;建築本身則為木造二樓,留有天井,一樓正中大廳是溫泰坤辦公的地方;大廳南側店面是長子溫鼎貴開設的「恆裕行」,經營菸酒專賣,販賣米及雜貨百物,碾米廠和倉庫、客房等。
「廣恆發」商號的建築式樣、氣派、所耗費的財力在後山甚為難得,為東海岸少有的大型建築。由於壯觀耀眼,在太平洋戰爭時常成盟軍轟炸目標,因此留有彈孔。民國40年(1951)因地震僅留下當時建築立面,惜在民國85年(1996)因臺11線拓寬把北側牌樓破壞。民國93年(2004)時被列為臺東縣歷史建築,民國97年(2008)則獲補助整建為「成廣澳文化地景」見證先民在東海岸的拓墾史。
本文字摘錄自2009年由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出版之《日出臺東-東海岸文化景觀》,主編為趙川明、林韻梅,描寫東海岸文化景觀、族群與信仰。東海岸的族群豐富,計有阿美族、西拉雅族、噶瑪蘭族、布農族、閩南人、客家人與外省人等族群。宗教現況包括傳統漢人信仰、基督教與天主教。全書考證詳實,因此,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