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頭庄的頭人潘石玲,在前山原鄉是一位黑頭法師、地理師,潘石玲移墾後山時為祈求平安,曾隨身帶著一尊新埤嚮潭聖德宮(今北普宮)的玄天上帝神像。拓墾頭庄之初,曾蓋草廟供奉,昔稱為「上帝爺廟」。大正3年(1914),才改建為木造廟宇,當時所用材料,都採自忠勇溪的茄苳樹,民國36年(1947),廟宇不堪歲月摧折,毀損嚴重,村民開會決議改建。保安宮為清代長濱平原的唯一廟宇,平埔族的信仰中心,保安宮往昔有供奉「米龜」的習俗,每年玄天上帝聖誕舉辦法會時,以「擲茭」的方式,決定第二年供奉米龜的工作,中茭的信徒,供奉的米龜必須比去年大一倍。保安宮的同祀神明,尚有關聖帝君、觀音菩薩、媽祖、郭聖王(開漳聖王)、三山國王、神農大帝,其中三山國王、神農大帝慣為客家人所信仰,或與庄中的客家人有關。
本文字摘錄自2009年由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出版之《日出臺東-東海岸文化景觀》,主編為趙川明、林韻梅,描寫東海岸文化景觀、族群與信仰。東海岸的族群豐富,計有阿美族、西拉雅族、噶瑪蘭族、布農族、閩南人、客家人與外省人等族群。宗教現況包括傳統漢人信仰、基督教與天主教。全書考證詳實,因此,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圖檔亦請勿任意切割使用與散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