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八仙洞

位於長濱鄉三間村水母丁溪南側的羅漢山(阿美族語Loham),有二十多個大小不同的海蝕洞,通稱為八仙洞。八仙洞位於樟原橋南端,水母丁溪南岸,行政區屬長濱鄉三間村,本為西拉雅平埔族的水母丁庄。明治29年(1896),田代安定調查時,尚有平埔族人12戶64人,已墾水田6甲7分。水母丁,Cifotigan,阿美語,意思是盛產魚類的地方,因水母丁溪口漁產豐富而得名,目前平埔族人已失散,居民以作生意的漢人為多。八仙洞是國定遺址,是臺灣發現第一個舊石器時代遺址的地方,也是臺灣已知最古老的人類居住地之一。
本文字摘錄自2009年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出版之《日出臺東-東海岸文化景觀》,主編為趙川明、林韻梅。透過實地勘查與座談,凝聚共識,呈現東海岸文化地景以及人民與土地歷史的連結,突出在地珍貴特性。本書考證詳實,因此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圖檔亦請勿任意切割使用與散佈。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日出臺東:東海岸文化景觀
  • 撰寫者
    吳光婷
  • 創作者
    趙川明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9/12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