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高里除了以阿美族為主的德高社區外,其餘大多是客家人拓墾而成,以及由退輔會臺東農場農莊形成的小聚落。分南北兩區,南區為下德高,包含永豐、東庄、永盛、頂庄等聚落;北區為上德高,包含西庄、北庄。西庄的漢人移入很早,大正15年(1926)臺東縣鐵道全線通車,海端設站之後,就有漢人移入。閩南人較具優勢,主要以鐵道員工眷屬與開店經商者較多。民國40、50年代,農民移入漸多,尤其是北部客家,聚落逐漸向東發展。
北庄在西庄東方,民國40年(1951),北庄被劃為關山兵工懇區,曾在今北庄活動中心建築九間房屋居住,可說是北庄聚落形成的開端。此篇詮釋資料參考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出版的《日出臺東-縱谷文化景觀》。此書出版於2011年,趙川明主編,是繼《日出臺東-東海岸文化景觀》、《日出臺東-南迴綠島文化景觀》等系列的第三本,為臺東的人文、自然、歷史、產業等景觀特色做了詳實的介紹與紀錄。縱谷地區地形狹長、文化與族群多元,目前生活於此地區的族群主要有平原地區的阿美族、平埔族與漢人,隨之而形成的宗教信仰、文化、產業特色亦相當多元。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