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第一章 前言 (p.1-p.6)
一、本研究計畫的構想
二、計畫進度表
三、香山區自然環境概述
四、寺廟在地方發展中的功能
第二章 香山港口寺廟教堂之考證與現況調查繪測 (p.7-p.99)
第一節 美山里之寺廟
一、三真宮 (p.7-p.10)
二、金剛經洞 (p.11-p.13)
三、萬囍宮 (p.14-p.16)
四、三慈宮 (p.17-p.19)
五、保安宮 (p.20-p.22)
六、萬善祠 (p.23-p.25)
第二節 朝山里之寺廟教堂
七、萬善同歸 (p.26-p.28)
八、無極龍鳳宮 (p.29-p.31)
九、頂寮福德宮 (p.32-p.34)
十、靈德宮 (p.35-p.37)
十一、大相爺宮 (p.38-p.40)
十二、小廟宮 (p.41-p.43)
十三、萬善同歸 (p.44-p.46)
十四、三義宮 (p.47-p.49)
十五、媽祖神壇 (p.50-p.52)
十六、靈興宮 (p.53-p.55)
十七、福寧宮 (p.56-p.58)
十八、香山善齋堂 (p.59-p.61)
十九、王娘聖母廟 (p.62-p.64)
二十、一善寺 (p.65-p.71)
二十一、母聖宮 (p.72-p.74)
二十二、百姓公廟 (p.75-p.77)
二十三、香山寺 (p.78-p.80)
二十四、龍義宮 (p.81-p.83)
二十五、三鳳宮 (p.84-p.86)
二十六、基督長老教會 (p.87-p.89)
二十七、天主教三聖堂 (p.90-p.93)
第三節 海山里、鹽水里之寺廟
二十八、護港宮 (p.94-p. 96)
二十九、長興宮 (p.97-p.99)
第三章 香山港口寺廟之特色與儀式分析 (p.101-p.130)
第一節 道教與民間信仰中的神明體系
第二節 香山港口區寺廟教堂主祀神明簡介
第三節 寺廟分析與神明屬性
第四節 寺廟與地方發展及民眾生活
第五節 護港宮天上聖母誕辰祝壽儀式分析
第四章 香山港口、港澳與海岸線變遷之考證 (p.131-156)
第一節 文獻記載清代清代之香山港澳
第二節 1905 年台灣堡圖之香山港澳與海岸線
第三節 1905 年、1926 年與2007 年香山港口海岸之比較
第五章 香山港、寺廟群、竹塹城之空間聯結關係 (p.157-p.180)
第一節 地方家族與寺廟發展
第二節 竹塹城內郊商、家族與香山港之關係
第三節 香口港口沒落原因分析
第四節 香山港口經濟空間發展模式分析
第六章 寺廟群與香山港空間遺址之活化再利用構想方案 (p.181-189)
後記:本調查研究專案的成果說明 (p.190)
參考書目 (p.191-194)
期初報告審查意見回覆表 (p.195-p.200)
期中報告審查意見回覆表 (p. 201-p.207)
期末報告審查意見回覆表 (p.208-213)
期末報告修正後審查意見回覆表 (p.214-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