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池上天主堂

民國43年(1954),瑞士白冷會的錫質平神父和紀守常神父首次到池上傳教,在池上火車站南邊租了一間草房作為臨時傳道所,紀神父喜愛邊走路邊唱聖歌,以此為契機傳道。民國46年(1957),和致中神父負責池上堂區的宣教工作,在教友協助下購得現在教堂所在的土地。同年,池上天主教堂落成,白冷由花蓮教區監牧費聲遠主教祝聖啟用,池上堂區正式成立。民國54年(1965),和神父向外國募款,利用舊有傳教原宿舍改建為教室,在池上天主堂開辦天真幼稚園。民國71年(1982),因神職人員不足,池上堂區併入為關山堂區和鹿野堂區的聯合牧靈管轄區。民國91年(2002),由於原有教堂老舊,決定重建,三年後新堂落成。本篇詮釋資料參考自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出版的《日出臺東-縱谷文化景觀》。此書出版於2011年,由趙川明主編,內容編排方式乃依照各文化景觀在縱谷中的位置,由北至南依序介紹。本書撰寫嚴謹,考據詳實,引用文獻、論文、公報、專書、鄉鎮誌等資料,也有田野調查獲得的口訪資料,此外,本書亦蒐羅了豐富的老照片,在在呈現了再地的珍貴記憶。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日出臺東:縱谷文化景觀
  • 撰寫者
    游力達
  • 創作者
    趙川明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1/12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