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在民國50年(1961),當時和平社區的漢人集資興建了一座水泥磚造的小廟,供奉土地公。後來漸有阿美族崇祀。民國91年(2002)社區有人發起重建,並入火安座。
捐款建廟的約有三十人,其中阿美族佔十三人,和平福德祠已成為漢人與阿美族人的共同信仰。和平福德祠主要祭典為農曆8月15日土地公聖誕,設有祭祀組織,每年擲筊產生爐主一名、頭家三名負責年中祭祀。此篇詮釋資料參考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出版的《日出臺東-縱谷文化景觀》。此書出版於2011年,由趙川明主編。此篇詮釋資料對於本計畫的整體意義價值,本書引用文獻、論文、公報、專書、鄉鎮誌等資料,也有田野調查獲得的口訪資料,意在較為全面地呈現縱谷地區多元、獨特之文化、產業、地景、宗教之特色,進而呈現出地方獨特性,發展原生文化內容IP,進而整合文化資產與歷史檔案等在地知識學習組織網路,深化地方運用,以落實臺灣文化DNA之收存取用。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