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萬安的土地公廟

萬安地區土地公廟共有四座,分處與樹林仔、魏厝、龍仔尾(兩座)。其中以樹林仔萬安福德祠歷史最久,原址在錦園派出所前,民國60年代遷移到現址,197縣道聚落南方往富興村路口處,民國74年(1985)曾經綠化,已成社區小公園。四座土地公廟中,唯有魏厝水頭福德祠有固定的祭祀組織與祭典,水頭福德祠原建於萬安溪的源頭萬安圳的入水口處,鄉民習稱為水頭伯公。民國54年(1965),因水源頭屢經崩塌而遷建於魏厝東南側的水田中,因此又稱魏厝伯公。此篇詮釋資料參考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出版的《日出臺東-縱谷文化景觀》。此書出版於2011年,趙川明主編,是繼《日出臺東-東海岸文化景觀》、《日出臺東-南迴綠島文化景觀》等系列的第三本,為臺東的人文、自然、歷史、產業等景觀特色做了詳實的介紹與紀錄。縱谷地區地形狹長、文化與族群多元,目前生活於此地區的族群主要有平原地區的阿美族、平埔族與漢人,隨之而形成的宗教信仰、文化、產業特色亦相當多元。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日出臺東:縱谷文化景觀
  • 撰寫者
    吳光婷
  • 創作者
    趙川明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1/12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